据报道,2025年7月消息,特朗普团队正商议调整对缅政策,目标直指该国稀土资源。
特朗普(资料图)
稀土并非土壤,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这些元素凭借独特的磁学、光学和催化性能,成为智能手机芯片、风力发电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尖端科技产品的核心材料。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开采环节分布较广,但91%的精炼产能和94%的磁体制造能力集中于中国。美国本土最大稀土矿Mountain Pass 2024年产出全球15%的稀土精矿,这些原料仍需运至中国完成加工。
缅甸稀土产量近五年年均增幅达23%,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稀土出口国。其产出的中重稀土占全球贸易量的18%,而中国从缅甸进口的稀土量占自身消费量的12%。克钦邦作为缅甸稀土主产区,已探明储量达110万吨,其中镝、铽等战略元素含量远超美国矿山。
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方案存在两条路径。促成缅甸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签署和平协议,以国际承认换取稀土开采权。绕过中央政府,直接与克钦独立军达成矿产换武器的秘密协议。缅甸国内局势为这些计划设置了多重障碍。克钦邦自1961年以来爆发过17次大规模武装冲突,2025年1月果敢同盟军停火协议的签署并未波及该地区。克钦独立军控制区与政府军防区犬牙交错,仅帕敢地区就有23个交火点。2015年冲突期间,3枚缅军炮弹落入中国境内,迫使中方加强边境管控。
展开剩余59%克钦邦山地面积占比93%,仅有两条等级公路贯穿矿区。从帕敢到最近的出海口仰光,全程1480公里需穿越6个武装控制区,运输成本是中国内蒙古矿区的7倍。该地区电力覆盖率不足19%,无法满足稀土分离所需的稳定能源供应。美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技术断层明显。Mountain Pass矿区虽实现开采自动化,但缺乏溶剂萃取工艺的核心技术。生产超纯镝需要的100步化学流程,中国企业花7年掌握,美国至今未完成工业级验证。美国稀土专业人才储备仅为中国的3%,德州磁体工厂的工程师中60%需从中国高薪聘请。
特朗普(资料图)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的计划多持质疑态度。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报告指出,缅甸稀土若要进入美国供应链,需新建至少12座加工厂,总投资约47亿美元,建设周期不少于5年。前美国国务院东亚事务顾问米切尔·格林直言,在克钦邦建立稳定供应渠道的可能性低于15%。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产业优势形成于30年技术积累。北方稀土等企业已构建从矿山到磁体的全产业链,单厂年处理能力达8万吨。中国稀土学会数据显示,全球每生产10台电动车,就有7台使用中国产稀土磁体。这种产业生态的护城河,绝非美国短期布局所能撼动。
特朗普团队的算盘还忽略了地缘政治的敏感性。中缅两国2024年贸易额达240亿美元,稀土产业链深度绑定。中方已派出停火监督组进驻缅甸腊戍,在维护边境稳定的同时,也为区域资源合作提供安全保障。美国若强行介入,不仅将面临供应链不稳定的风险,还可能引发更复杂的地区博弈。
特朗普(资料图)
从现实来看,特朗普政府试图从缅甸获取稀土的计划,面临政治、地理、技术等多重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种脱离实际的构想,最终可能只是一场徒劳的尝试。在全球稀土产业链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任何绕过中国构建替代供应链的努力,都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和时间代价。
发布于:江苏省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