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遵义晚报)
在贵州茅台医院新生儿科诊室内,郑兴惠主任轻轻取下听诊器,凝视着安睡的女婴——一个月前,这个全身青紫的危重患儿血氧仅80%,心率超180次/分,双肺大面积渗出伴肺不张,纵隔内巨大淋巴管瘤,还合并先心病与重度贫血,生命垂危。“当时已濒临多器官衰竭。”郑主任回忆道。如今监护仪上平稳的数值与婴儿红润的面容,见证了这场近两个月的生命奇迹。诊室外悬挂的“妙手仁心护幼苗”锦旗,无声诉说着新生儿科团队的精湛医术与仁心大爱。
硬核实力:尖端设备与精锐团队
生命奇迹的背后是强大的医疗支撑。25张床位(含15张重症监护床位)的病区内,心电监护仪、婴儿暖箱、蓝光治疗仪等设备有序运转,亚低温治疗仪、一氧化氮治疗系统等高端设备为危重患儿抢回生机。
在这些高端设备背后,是一支22人的精锐团队。主任郑兴惠同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分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职务,团队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硕士、主管护师等专业人才组成,构建了“专家领航、骨干攻坚、护理护航”的多层次人才梯队。2023年,团队在遵义市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中包揽团体一等奖及特别贡献奖,专业能力得到行业认可。
展开剩余72%然而,比荣誉更令人动容的,是诊疗室里不断累积的救治案例。在郑主任的办公室,一份份详实的病历档案默默记录着从危重到康复的生命奇迹,见证着这支团队的专业与坚守。
精准诊疗:构建全方位救治体系
贵州茅台医院新生儿科建立了覆盖新生儿全谱系疾病的诊疗体系。从黄疸、肺炎等常见病,到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肺动脉高压等急危重症,再到早产儿综合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均能得到规范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对罕见病和遗传代谢疾病也有丰富诊疗经验。据郑主任介绍,科室已诊断过希特林缺陷症、丙二酸血症、酪氨酸血症等罕见病例,并能通过饮食干预、特殊药物等手段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前,一名患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经亚低温治疗等综合方案干预后,复查时脑功能与磁共振均恢复正常,实现了完全康复。
“过去,罕见病患儿需要辗转北上广求医。”郑主任表示,如今本地化诊疗既节省费用又抢抓治疗时机。针对仁怀地区遗传代谢病高发、黄疸患儿较多的特点,科室开展了“遵义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遗传学分析及机制研究”“仁怀市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等研究项目,通过临床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探究疾病高发原因与干预对策,形成了“临床促科研、科研助临床”的良性循环。
医者仁心:用细节传递温暖
在精密仪器与专业技术之外,人文关怀如涓涓细流渗透到每个医疗细节。
走廊宣传栏上,写着“温暖关怀,用心呵护”的救治理念,而实践远比标语生动:暖箱参数根据体重精确调节,喂养方案精确到毫升,医护用通俗语言化解家长焦虑。当保温箱里的宝宝能多喝5毫升奶时,护士会记录这微小却珍贵的进步,通过视频与家长分享喜悦。这种“医疗+人文”的双重守护,让冰冷的仪器设备有了温度,也让治疗过程充满人性的温暖。
“知道孩子今天能自己呼吸了,比任何安慰都管用。”一位患儿父亲翻着手机里存留的几十段治疗视频感慨道。走廊的锦旗墙上,“妙手仁心护新苗,春风化雨润童稚”的赠言格外醒目。那是出生53天的小希父母所赠,见证着医护与患儿共同跨越的生死关卡。
育才双轨:请进来+送出去
“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落后。”为让团队始终站在专业前沿,新生儿科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为医护人员搭建成长快车道。
“送出去”学真知,是科室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每年选派骨干参加全国性权威学术会议,克服人手紧张等困难(9名医生中6名在岗),坚持选派骨干赴复旦大学医学院等顶尖机构进修。“短期会议拓视野,长期进修钻深功,不同的学习方式能满足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郑主任说道。
“请进来”传经验,则让优质资源“上门服务”。科室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举办“产儿科合作学术沙龙”“呼吸机应用学术沙龙”等活动,让团队足不出院就能接触前沿知识,解决临床难题。
此外,科室坚持“每周训练、季度考核、定期比赛” 模式,将核心技能练成肌肉记忆,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精准判断和规范操作。
夜幕下,监护仪的律动与新生儿的啼哭交织成生命的乐章。这里,是守护生命的第一站,每一次心跳都被精心守护,每一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这,就是他们对“医者仁心”最生动的诠释。
发布于:北京市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