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曾被誉为“中产衣橱标配”的地素时尚,遭遇了成立以来最猛烈的滑铁卢。 全年关闭147家门店,净利润暴跌32.55%,闲鱼上原价千元的新款连衣裙被三折抛售仍无人问津。
这个靠“公主风”收割都市女性的品牌,正被消费者用脚投票抛弃设计老气、价格虚高、转型失败,地素的神话彻底碎了。
门店关停潮与业绩崩盘
地素的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1037家锐减至2024年的890家。 仅上半年就关停超60家,华东地区作为核心市场收入缩水最严重,单店坪效持续下滑。
高昂的商场租金和人力成本吞噬利润,而线下渠道仍贡献82.9%的营收,成为拖累现金流的黑洞。
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2.59%,净利润暴跌32.55%。 第三季度跌幅加剧,收入与利润分别下降19.05%和47.14%。 尽管毛利率微升,但营销和渠道成本激增,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二手市场价格雪崩
在闲鱼平台搜索“地素”,大量带吊牌的全新服饰以3-5折抛售。 一条原价1980元的刺绣连衣裙标价500元仍可再砍200元,包邮到家。
曾经能原价转手的经典款如今半价无人问津,二手残值率仅30%,远低于奢侈品50%-70%的保值率。 消费者自嘲:“买地素不如买优衣库,后者穿旧了还能当抹布。 ”
“公主经济”定位彻底失效
地素旗下四大品牌定位高度依赖“不工作的女性”群体:DAZZLE瞄准30岁“公主”,d’zzit锁定20岁“公主”,DIAMOND DAZZLE服务40岁“公主”,RAZZLE则针对“30岁公子”。
这种小众策略在经济上行期尚可维持,但2024年消费降级大潮中,中产转向“实用主义”,地素70%的高毛利批发模式瞬间崩塌。
男装品牌RAZZLE成为重灾区。 22家直营店月均销售额仅18万元,存货周转天数高达916天,远超行业健康水平(通常低于180天)。 2025年,地素宣布关闭RAZZLE全线业务,资源回撤至女装主线。
设计落后与抄袭争议
地素的巴洛克风刺绣、金属链条等重工设计,与当下主流的极简舒适风格背道而驰。 小红书上“地素丑”相关笔记超万条,消费者吐槽:“像十年前的乡镇名媛风。 ”
2024年秋冬系列更被曝抄袭某快时尚品牌,网友毒评:“抄作业都抄不及格。 ”
竞品MO&Co.和Edition通过联名设计师、押注环保面料抢占年轻市场,而地素2025年推出的“时钟花”系列反响惨淡,社交媒体播放量不足竞品十分之一。
线上渠道的溃败
地素线上营收占比不足20%,远低于行业40%的平均水平。 虽入驻得物等平台,但退货率高出行业均值30%,消费者抱怨:“直播间滤镜太重,实物色差大、质感差。”
对比UR的“线上下单、门店试穿”融合模式,地素的数字化停留在“直播+优惠券”的初级阶段。
转型自救的失败尝试
2021年地素曾高调推出敦煌系列,联合艺术家岳敏君和作曲家谭盾打造大秀,但系列销量未达预期。
2025年与WWF合作的熊猫公益胶囊系列,采用非遗蜀绣工艺,单件夹克耗时15小时制作,定价超5000元,最终仅售出不足百件。
跨界联名同样遇冷。 与泡泡玛特IP联名的服饰因设计割裂被吐槽“强行贴标”,而与《哈利波特》的魔法系列因工艺粗糙(印花脱落、线头多)遭大量退货。
供应链僵化拖垮效率
DIAMOND DAZZLE存货周转天数达327天,RAZZLE更是高达916天。对比“淘宝四大家族”CHICJOC等品牌采用柔性供应链,地素仍依赖创始人马瑞敏亲自审核每款设计,新品从打样到上架需3个月,而ZARA仅需2周。
同期,淘宝崛起的一批“同源工厂”品牌以2.5倍加价倍率(地素为6-8倍)抢占市场,用奢侈品代工厂同款面料击穿地素价格壁垒。
一条与Max Mara同厂羊毛大衣标价仅地素三分之一,消费者直言:“花2000元买地素,不如加钱买国际大牌。 ”
明星代言光环失灵
地素曾签约刘雯、舒淇、周冬雨等一线明星,但2024年代言效应急剧衰减。 DAZZLE代言人刘雯的广告大片微博转发量不足万次,不足巅峰期十分之一。
d’zzit官宣虞书欣为品牌大使后,当季销量反降15%。
轻奢护城河的全面瓦解
地素主力价位1000-4000元的产品陷入“高不成低不就”困局:上不及Max Mara等奢侈品的品质与保值率,下不如“淘宝四大家族”的性价比。
麦肯锡2025年调研显示,中产储蓄率升至38%,消费决策转向“实用主义”。 地素的设计、价格、渠道三重壁垒同时崩塌,成为轻奢品牌败退的典型样本。
#百度带货夏令营#
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