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成功妊娠后,经常有患者遇到这样的困扰—B超检查时发现“宫腔积血”,准妈妈们的喜悦瞬间被焦虑取代。别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中医药能成为您应对难题的有力帮手。
中医对宫腔积血的认识
中医认为,移植后的宫腔积血属于“胎漏、胎动不安”范畴,它本质上是离经之血——即不该停留在宫腔的血液。这些积血可能是移植操作中引起的微小血管损伤、胚胎着床时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内膜血管,或是本身存在的内膜炎症、凝血功能细微异常等。
中医认为其核心病机常与这几个方面相关:肾虚不固、脾虚统摄、血热妄行、瘀血阻滞、冲任损伤等。比如:肾气不足难以固摄胎儿和血液;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正常循行;体内有虚热或实热迫血妄行;或者气血不畅导致局部瘀血阻滞。针对宫腔积血中医的治疗原则为:止血安胎的同时不留瘀,促进瘀血吸收。
中医如何分阶段处理
展开剩余77%面对宫腔积血,中医的治疗重点以“精准辨证,分期论治”,目标是止血安胎的同时,促进积血吸收消散,为胚胎创造一个更安宁的生长环境。
1.出血期:止血安胎为首要任务
在该阶段核心任务是:迅速止血,稳定胎元,缓解孕妇焦虑。
在该阶段中医会根据孕妇的体质精准用药:对于体质虚弱、腰酸乏力、血色淡的,常用补肾益气、固摄止血的方法,加用阿胶、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黄芪等中药,其中阿胶是养血止血安胎要药;对于出血色红、心烦口干的,则侧重清热凉血止血,可用生地、黄芩、苎麻根、艾叶炭等中药。目标是快速稳定局面,保护胚胎。
2.稳定期:促进积血吸收是关键
在该阶段核心任务是:当出血停止,积血形成稳定血块后,治疗重点转向促进宫腔内已形成的积血(血块)吸收消散,改善局部微循环,防止积血机化或感染影响胚胎发育。
在该阶段,中医多以“补肾健脾,佐以活血”为主,常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等补肾之品,和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再加入少量活血药如当归,其核心原则:化瘀不伤正,安胎不动胎。
也可配伍少量理气药辅助行血,如苏梗、砂仁等既能促进宫腔积血的消散,又能安胎。
中医外治法:可予耳穴压豆:选取子宫、肾、脾、神门、内分泌等耳穴,通过持续温和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焦虑,安全便捷。
给准妈妈的贴心建议
遵医嘱,勤沟通: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和复查安排,有任何不适(如出血量突然增多、腹痛加剧)及时就诊。
心态平和很重要:过度焦虑不利于气血调和,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寻求家人支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生活调摄:
1.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也不必绝对卧床,长期卧床反而不利于气血流通;
2.均衡营养,选择易消化食物;
3.不食用辛辣刺激、活血化瘀类食物(如桂圆、荔枝、山楂、甲鱼、螃蟹、红糖);
4.可适当食用健脾益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枸杞、黑豆、优质蛋白质),保持大便通畅;
5.避免腹压增加:避免用力排便、提重物、长时间弯腰、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移植后宫腔积血确实令人忧心,但它并非不可战胜的困难。云南省中医医院生殖医学科袁卓珺主任医师专家团队对移植后助孕安胎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经验,特别是通过体质辨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通过内服外治结合等手段,在止血安胎。促进积血吸收、调节母体内环境方面能发挥独特作用。关键是与现代医学密切配合,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为您的孕育之路保驾护航。保持信心,静待花开。
作者简介:刘朴圆,女,汉族,云南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医妇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袁卓珺主任医师。
栏目名称:《生殖健康与健康生殖》
实施主体: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秦国政科普工作室
实施主体:云南中医全媒体运营中心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医院男科与生殖医学科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委会
栏目主编:秦国政
栏目组稿:鲁晓玲
发布于:北京市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