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的军级干部,地位相当高了。建国后有一些能评大将、有的则是上将,军衔较低的不多见。但红27军却非常特别:军长和军政委竟然都只是少将!如果不了解其中具体缘由,可能会对这种情况感到离谱。
红27军诞生于陕北根据地,兵力规模比较小,含金量确实不如红一、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但即便如此,能当上红军军长、军政委的都不是泛泛之辈,必然能力不凡。
鄂豫皖的红25军,1935年在徐海东、程子华带领下完成长征,与陕北当地部队组建起红十五军团;而红军各部全部走完长征后,军委决定壮大队伍,红十五军团的81师作为基干,又扩展出了新的红27军。贺晋年是首任军长,他的政委搭档是李赤然。
展开剩余74%1955年全军大授衔,这两人是什么军衔呢?贺晋年是少将,李赤然也是少将,乍一看似乎都明显偏低了。有人可能觉得,他俩指挥的并非红军主力部队,早期职务有点“虚高”。真不能这样讲。陕北红军是一个重要山头,当年红27军的主要干部,除了这两位当家人,反而军衔都不低:军参谋长李寿轩被评为开国中将,政治部主任李志民的名气更大,抗美援朝时担任过志愿军政委,55年获得了上将军衔。
所以这种地位变化,是有些反常的,红27军的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军衔竟比老下属们都要低?贺晋年的情况,许多读者或许都了解。战争年代,他的军事生涯还算比较平顺的,职务一直都不错,解放战争中是四野的主力军长、15兵团副司令员。这种履历,有机会评上将。
他的问题出在建国后,1954年受到一些领导的牵连,到第二年评衔时还处于调查过程中,只好暂时授予少将军衔。说是“暂授”,其实65年我军军衔制便取消了,贺晋年一直没能升到符合自己资历的军衔,比较遗憾。
李赤然倒没经历突然变故,他的任职履历,处于缓慢下滑状态,是典型的“高开低走”。这其中,也有运气因素。前面讲到全面抗战爆发前,李赤然当上了军政委;然而1937年整编八路军时,李赤然因为是陕北当地干部、工作熟门熟路,被组织留在了后方,没编入主力师上前线作战。
作为留守兵团的第5团政委,李赤然立功的机会不多,1942年更是错过了一次非常关键的机遇。这一年他奉命到相对富庶的晋察冀地区征兵,那里的统帅是八路军115师副师长聂荣臻。聂帅十分欣赏李赤然的能力,认为他长期在大后方没有用武之地,希望他留在晋察冀发挥能量,并安排了九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职务。
这个机会简直太好了,如果李赤然上任,按照晋察冀其他将领的发展轨迹,日后他有望比肩一些开国中将、甚至上将。李赤然想不想留下呢?当然很想。可惜组织综合考量后,没有采纳聂帅的用人建议,还是让他带着新招的1000多新兵,回到了陕甘宁后方。
错过机遇的李赤然,此后依然兢兢业业,但始终无法像前线将领那样突飞猛进。解放战争中他在西北工作,担任过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务,1952年全军定级时为副军级干部。如此发展脉络,虽然红军时职级非常高,但架不住后面的下滑趋势,55年李赤然只能获得少将军衔。好在将军对此看得很开,并不太在意职衔高低,后来更是非常长寿,活到了92岁高龄。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布于:山东省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