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三不碰”法则:老股民的血泪教训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股民?
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账户里的数字却稳步增长,牛市能赚钱,熊市也能全身而退。
而另一批人,每天盯着K线图,追涨杀跌,最后却亏得怀疑人生。
股市里,真正能长期盈利的人,往往不是靠运气,而是有一套自己的纪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老股民用真金白银换来的“三不碰”法则——三种坚决不碰的股票形态,帮你避开大坑。
第一种:二次冲高,成交量却“泄气”了
想象一下,你开车爬坡,第一次踩油门冲上去,第二次再踩,发动机却“嗡嗡”响,速度反而慢了——这就是“二次探顶缩量”的信号。
在股市里,有些股票涨到高位后,会再次尝试冲击前高,但成交量却明显萎缩。
这意味着什么?
市场情绪降温了!
第一次冲高时,大家热情高涨,资金疯狂涌入;但第二次冲高时,买盘却跟不上,说明主力资金可能已经在悄悄撤退。
比如中洲控股(000042),在2018年的一波大涨后,股价两次冲击高点,但第二次的成交量比第一次少了近一半。
结果呢?
没过多久,股价直接腰斩,那些在高位接盘的散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账户缩水。
关键点:
股价高位震荡,第二次冲高时成交量明显萎缩。
这是典型的“量价背离”,意味着上涨动力不足,主力可能在出货。
遇到这种情况,别犹豫,赶紧跑!
第二种:抗跌股突然“崩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股票?
大盘跌得稀里哗啦,它却稳如泰山,甚至逆势上涨。
很多人觉得:“这票真强,抗跌!”结果某天,大盘只是小幅调整,它却突然暴跌,一根大阴线直接砸穿支撑位。
这就是强势股补跌的典型特征。
比如中国宝安(000009),在2020年的一轮调整中,大盘连续下跌,它却横盘整理,看起来“坚挺”。
但某天,大盘只是微跌0.5%,它却突然暴跌7%,成交量还缩量。
这说明什么?
主力资金已经撤了,剩下的散户根本接不住盘!
关键点:
大盘跌它不跌,甚至逆势上涨,但某天突然放量或缩量大跌。
这种“抗跌”往往是假象,主力可能在悄悄出货。
一旦出现补跌信号,别幻想,赶紧离场!
第三种:连续阴跌,成交量“死气沉沉”
有些股票,明明没大利空,却连续三天阴跌,成交量还越来越低。
这就是“缩量黑三鸦”,典型的下跌中继信号。
比如胜利股份(000407),在2021年的一波反弹后,股价接近前高,但随后连续三天缩量阴跌。
这说明什么?
市场根本没人愿意接盘!
少量卖单就能把股价砸下去,后续大概率会加速下跌。
关键点:
股价高位或反弹末期,连续三天缩量阴跌。
说明市场承接力极弱,下跌趋势可能重启。
看到这种形态,别犹豫,先跑为敬!
总结:纪律比技术更重要
股市里,技术分析只是工具,真正决定成败的是纪律。
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些形态危险,却总想着“再等等”“万一反弹呢”,结果越套越深。
记住:
1. 二次冲高缩量——跑!
2. 抗跌股突然崩盘——跑!
3. 连续缩量阴跌——跑!
股市里,活得久的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守纪律的。
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