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这一生中,曾被两个最亲近的人所坑害:一个是因大意失掉街亭的马谡,另一个则是本文的主角——李严。
李严,字正方,出身南阳。
他年轻时便以郡吏身份进入仕途,凭借出众才干在荆州声名鹊起。曹操攻打荆州时,荆州内部几乎一片投降曹操的声音,然而身为秭归县令的李严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西行奔向蜀地。
李严的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值得细细探讨的深意。
当时刘备正狼狈逃向夏口,李严显然不敢冒险投奔,然而他为何要舍弃当时如日中天的曹操?
结合李严后续的表现来看,他极具私心,擅长盘算个人利益。若投靠曹操,凭其资历背景难以获得高位,入蜀反而能谋求更好的发展。至于为何不选择孙权阵营,从李严后来的位置也能看出其心思。
展开剩余82%李严没料到的是,这一选择极大地提升了他未来的政治前景!
刘璋听闻李严治理郡县的能力,直接任命他担任最难的成都令。李严不负众望,治理益州郡县井井有条,深得民心与官员赞誉。
在益州,李严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反观同在刘璋麾下的法正,仅仅担任新都县令,却遭遇州邑人诽谤,颇感苦恼。
不久,随着刘备入蜀,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
自葭萌关南下后,刘备在涪城和绵竹与刘璋军队激烈交战,益州军士气崩溃。身为护军的李严也在关键时刻倒戈,连皇亲国戚中郎将吴懿都临阵投降(建安十八年,李严署护军,拒刘备于绵竹,随后率众降刘备)。
刘璋军从此丧失正面野战的勇气,只能退守城池。对此举动,刘备给予了李严极大赏识,拜他为裨将军。
攻克成都后,刘备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无论文职还是武职,李严的官职大幅提升。
李严充分展现了其能力。当时益州法纪松散,德政缺失,刑法不严。他参与了丞相组织制定的《蜀科》,与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等名臣一同为蜀汉“以法治蜀”奠定理论基础。
218年,刘备主力北上攻汉中时,益州部分豪族起兵反叛,扶持盗贼马秦、高胜等于郪县起义,短时间内聚集数万人,甚至一路攻到资中县。资中距离成都非常近!
当时刘备率大军驻扎汉中,益州主力被调走,关键时刻李严挺身而出,虽未加派兵力,但带领本郡五千士兵讨平叛军,斩杀马秦、高胜等,叛党四散,百姓恢复籍贯。
不久,南中乱事升级,越巂夷王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再次临危受命,迅速率兵前去救援,叛军被击溃溃散。
一句话总结:李严的战斗力相当强悍!
仅凭本郡兵力,他便平定了两股大规模叛乱。从另一个角度看,李严的审时度势能力也非常高,之前在绵竹前线,人家投降得极为果断。
李严稳定了后方,立下汗马功劳,刘备遂封他为辅汉将军,仍兼任原郡郡守。虽然官职偏杂号,但“辅汉”一职听上去就是核心骨干!
这一点,从后来汉中王劝进表中十一位主要人物名单可见一斑。
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得汉中,众臣纷纷劝他称汉中王,劝进的前十一位大臣依次为:
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
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许靖;
营司马庞羲;
议曹从事中郎将射援(出身扶风世家,少有美名,品行高尚,备受士人称赞);
军师将军诸葛亮;
荡寇将军关羽;
征虏将军张飞;
征西将军黄忠;
镇远将军赖恭(任交州刺史,后被苍梧太守吴巨逼走,回零陵);
扬武将军法正;
兴业将军李严。
李严由此正式跻身蜀汉核心层!这正是他没有投降曹操所获得的丰厚政治回报!
在犍为太守任上,李严开凿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等基础设施,给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城池焕然一新,官民皆大悦,观楼壮丽堪称一州胜景。
夷陵大败后,刘备退守永安,任命李严为尚书令,熟悉内廷事务,并调兵驻守永安。
为何重用李严?
因为当时十一人核心团队中,作为嫡系的只剩丞相诸葛亮和李严。赖恭、射援虽有名望,但非刘备嫡系,关羽、张飞、黄忠、法正相继去世,复兴汉室的重任只剩丞相一人挑起。综合能力、地位和资历,唯有李严能为丞相鼎力相助。
只是,谁也没料到李严后来会被利欲熏心,走上争权之路……
刘备临终时,将儿子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
尽管名义上两位托孤大臣并列,刘备真正信赖的只有诸葛亮。
“君才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邦定国。若嗣子贤能,辅之;若无能,君可自行处置。”
这话将国家全权交付丞相。
李严其实并非真正的副手,他的主要职责是守护益州东大门,若有乱事,还要及时进京勤王。
刘禅继位后,继续执行刘备遗志,诸葛亮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掌握军政大权;李严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然而,李严未能领会刘备的真正意图,随着权力提升,私心滋生,开始心怀异志。作为托孤大臣之一,他对蜀汉的所有权力都归诸葛亮非常不满,逐渐与丞相争权夺利。
发布于:天津市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