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中山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未来生物医药学院,2025级开班仪式在南校园怀士堂举行。
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中山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办学基础与创新潜力,希望未来生物医药学院能立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中大党委书记朱孔军表示,学校倾力打造这样一个高起点、新机制的学院,正是因为生物医药不仅关乎人类健康,更关乎国家战略与未来竞争力,是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开班仪式后,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家+科学家”研讨会召开,来自广药集团等三十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企业家,学校相关学院及附属医院的科学家,职能部门等近50人参加,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剩余82%中大未来生物医药学院
据南方日报消息,中大未来生物医药学院将聚焦多学科交叉,采取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人才,要坚持“需求导向、学科融合”的理念,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让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走进实验室、医院病房和企业一线。
院长由中山大学副校长林天歆担任。
首届共30名本科生,其中15人来自药学(生物医药)“强基计划”,以及15个名额面向全校新生开展二次遴选,将采用“3+1+X”培养路径,其中:
“3”是指“本科前三年聚焦多学科交叉学习和实践”——大一期间,夯实生物、医学、药学、计算与数据科学等学科基础;大二期间,学习多学科融合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大三期间,按照特色方向深化技术专精,同时开展临床实践和企业实习。
“1”是指“一年衔接”,即大四阶段与博士阶段学习相衔接。学院将结合年度考核与升学转段考核的结果,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X”则指博士培养将以重大攻关项目为牵引,以学科融合为特色,开启“一生一案”定制化培养。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仅39所985高校招生。
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确定考核名单并组织考核,在考核后折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对被录取后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今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的招录流程为:网上报名→高考→入围资格认定→学校考核(面试、体育测试)→确定录取名单,招生简章全文点此看。
药学(生物医药)为中大今年在强基计划的新增招生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学生,要求选考“物理+化学”,高考化学成绩达100分可破格入围考核。
该专业在广东的考核入围标准为637分(高考成绩,比物理类特控线高出103分);录取标准为86.9967分,为综合成绩,按“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学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折算。
中大药学(生物医药)专业介绍
1.专业优势
强大的学科支撑平台:“药学”学科连续2届入选“双一流”,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历史最佳成绩;“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2024年进入ESI全球前0.17‰;药学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通过教育部药学本科专业认证。
顶级培养平台:依托3个国家级、12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及中山大学10家附属医院。
2.学什么?
药学(生物医药)专业是围绕药物和药品开展研究的科学,揭示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与规律;研究药物的来源、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方法。
学制:本科阶段4年,博士阶段5年。
实行全程导师制:导师队伍由学科名师、行业/企业导师组成,指导学生学业发展和创新研究。分阶设置科研训练课程,引导学生将科研训练与课程修习融合。
3.毕业做什么?
药学(生物医药)专业毕业生,将具备新药研发与临床转化的全局观,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佼佼者,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领域:医药企业(涵盖从研发、临床研究、注册报批等全流程),卫生事业部门(药监局、卫生局、药检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医院(临床药物试验、基础研究、临床药学等多岗位),医药新媒体、移动医疗等新兴行业。
编 辑 : Y学姐
发布于:广东省最安全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